在中医诊断中,切脉是一项要紧的技术。通过手指触摸病人的腕部动脉(主如果桡动脉),依据其特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情况。判断脉象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:
1. 脉位:指脉搏跳动的地方深浅。浮脉表示地方较浅,轻按即得;沉脉则需重按才能感觉到。
2. 脉率:每分钟脉搏次数的多少。正常成年人安静状况下约为60-90次/分。数脉(快于常速)可能提示热证或虚脱;迟脉(慢于常速)多见于寒症、气血两虚等状况。
3. 强弱:指脉来时力量大小。有力的脉象表明正气旺盛,如滑利而有力者为实证;无力则反映正气不足,如细软无力者属虚证。
4. 形态:包含脉搏波形的变化、是不是均匀等。如弦脉(如琴弦般紧张)、芤脉(中空状)等特殊形态都有特定的临床意义。
5. 流畅度:指脉流顺畅与否。涩脉表示运行不畅,可能与血瘀有关;滑脉则表示气血充盈且流动好。
6. 长短:即脉搏跳动范围的长短。长脉多见于阳证、热证;短脉则容易见到于气滞、寒凝等症。
7. 细粗:指脉管直径大小。细脉提示津液亏损或气血两虚;粗大之脉常与实证有关联。
在实质操作过程中,大夫需要结合病人的整体状况综合剖析,并不是单一的脉象就能完全说明问题。除此之外,新手应当多加训练和积累经验,才能愈加准确地把握各种复杂多变的脉象特点。
相关文章推荐